司马懿到底是忠是奸?为什么曹丕、曹睿在位时,他没有篡位夺权?

无奈之下,司马懿只能主动投身曹操麾下。曹操出人意料地宽容,并没有追究他装病的事,而是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充当参谋。但对于这个自命清高的司马懿,曹操并未立即重用他。直到曹操晚年,司马懿才开始渐渐崭露头角。当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之时,司马懿提出建议,要全力争取汉中,藉此奠定天下局势。然而,曹操由于年事已高,更加关注继承人的问题,因此未采纳司马懿的提议,选择撤军。在孙权主动表示愿意向曹操称臣,并建议曹操顺应天命称帝时,司马懿也顺势附和,声称“汉室衰落已久,主公应当顺应天命,继承大统。”但曹操对此并不感冒,认为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他宁愿像周文王一样等待机遇。

司马懿的实际心态,逐渐向曹丕转移了关注。毕竟,在曹操时期,司马懿并未得到核心的权力,也未掌控兵权。在这种情况下,他并不具备篡位的实力和条件。可以说,若当时司马懿心怀逆谋,他恐怕早就被曹操斩首了。

到了曹丕执政期间,司马懿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得到了曹丕的信任,成为曹丕亲信之一。加上贾诩的支持,曹丕能够从曹操的阴影下脱颖而出,成功地争夺到世子之位。尽管曹丕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无法与父亲曹操相比,但司马懿依旧不敢轻举妄动。毕竟,曹丕比他更为强大。当曹操去世后,青州的士兵有所动荡,而曹丕却能从容应对,化解了危机。曹洪作为曹家重臣,曾在曹操危急时刻救过曹操的命,但他也几乎在曹丕的刀下丧命,若非母亲求情,他早已死于非命。曹丕的狠辣,丝毫不逊色于曹操,甚至超越了父亲。

在曹丕身边,司马懿始终小心谨慎,努力工作,渐渐赢得了信任。最终,曹丕去世时,为儿子曹睿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其中包括司马懿。其他三位则是曹真、曹休和陈群。曹真和曹休都是宗室出身,陈群则是知名的政治家。这个时候,司马懿不仅要与曹真、曹休等人斗智斗勇,还需要应对曹睿身边的新权臣。尽管曹睿年轻,他依赖的依旧是刘放、孙资这些秘书。这些人通过削弱宗室的权力,为司马懿创造了机会。

随着曹真、曹休先后去世,魏明帝曹睿也因病去世。曹睿原计划由宗室辅佐年幼的曹芳,但宗室深恶痛绝刘放和孙资,担心他们在曹睿死后对自己进行打压。为了保全自己,刘放和孙资决定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尽管推荐了曹爽,但显然曹爽并非合适人选,他愚笨且自负,这使得司马懿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司马懿开始通过一系列手段削弱曹爽的权力,最终在高平陵之变中发动政变,获得了实权。从此,司马懿的野心展现无遗。

总结来看,司马懿之所以未能在曹操、曹丕、曹睿在位时发动篡位之举,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当时的实力不足,无法撼动更强大的对手。但随着时局变化和曹爽的失误,司马懿终于找到了机会,一举掌握了权力。

这是司马懿的历史,也是一个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家族故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钌废料的种类与回收价格? 喜欢看片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