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人“城会玩”,发明了“它”

要说起公安花牌

小编和身边的00后朋友

好像都不会玩

只记得在小时候

见长辈玩得可起劲了

公安花牌

又名十七个,别称花叶子、柳叶子、柳画匠等,公安的一种纸牌,2015年入选荆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牌在清朝嘉庆年间,始于公安黄金口,相传柳氏独创,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一种民间传统娱乐棋牌竞技游戏,以其奇特的文字符号,新颖的玩法吸引众多的同趣者。规为16花牌呈长条状,一般长9厘米,宽2.2厘米,厚约0.2毫米。传统的花牌用硬纸刷清漆绘制而成,共110张。由上、大、人,可、知、礼,孔、乙、己,七、十、士,化、三、千,八、九、子,二、四、五、六组成22个字,每字五张牌。其中,乙、三、五、七、九共5字为“经”,各有两张花字三张素字。上、大、人,可、知、礼,三、五、七9字为红字,其余13字为黑字。其中字的大意为“上古大人,孔丘一人而已;孔子教化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位贤人;八九个得意门生,可知周公之礼。”向人们传输出“孔乙己、化三千”的内涵精髓。这其中的“乙”通“一”“己”通“已”。

( 作者:赵中平 )↓↓

在民间工艺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奇葩,叫“公安花牌”。

公安花牌起源于公安县黄金口,俗称“十七个”,又名“三五七”。它始于嘉庆,兴于民国,盛行于当下。作为休闲工具,无论走到哪里,公安人都喜欢揣着它,如影随形。有人戏语,“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公安人;只要有公安人,必定有花牌。”

何为花牌?

这是一种集启迪、益智、娱乐为一体,融书法、绘画、玄机于一炉的娱乐工具。早期的花牌,采用浸纸、制浆、刷浆、裱糊、晾干、上色、碾压、剪裁、熬油、书写、绘画、抹油、包装等13道工序手工制成。统一的规格、字形、花色,而且散发出诱人的油纸清香,堪称手工与工艺的完美结合,让人爱不释手。闲暇之余,邀三五知己,在“横坎直句”“撬张掰字”中,可以领略到花牌带来的愉悦。

与其他娱乐工具有所不同,公安花牌最奇特地莫过于它的教化与励志。将花牌的文字串起来,就是一首启蒙的三字经。“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八九子,尔小生,佳作人,可知礼。”字意为“上古大人,唯孔子一人而已,他一生教化了三千弟子,出了七十二个贤人,其中成就最大者有八九个,你们这些后生,欲做品学兼优之人,就要像他们一样知书达礼。”这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踏踏实实做人。

花牌上的字与其说是字,不如说是符号;一种用毛笔书写,字形古拙,似隶非隶、似篆非篆,似楚简非楚简的符号。这种在古今书法字典里也难找到的怪异字形,苍劲雄浑,辨识度高,书写者捻管转笔,灵动酣畅,让人切身感受到民间工艺的精妙。

按常理,符号式的东西一般人很难弄明白。说来也奇,这种看起来很难读懂的文字蛮容易普及,即使目不识丁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会掌握应用,用当地话讲:“憨宝都会玩。”更奇的是在一叠厚厚的纸牌中,只要冒出一点字头花色,就能准确地辨出是张什么牌,真乃拙中见巧,巧中露灵犀。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竞争。

公元1993年,朱传新的出现,终结了黄金口传统花牌的手工制作模式,让花牌自问世以来经历了一次浴火重生。

朱传新何许人也?他乃公安县玉湖人氏,与黄金口仅一河之隔。地缘关系的原因,让他耳濡目染了黄金口花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窘境与艰辛,因此他关注花牌、了解花牌、研究花牌,对花牌的发展有前瞻性的见解与预判。

俗话说:“旁观者清。”朱传新认为,花牌作为娱乐工具,极容易损耗,而且制作工序复杂,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书写难,仅凭本地艺人在作坊里小打小闹,很难解决“产量”问题,“产量”不解决,花牌市场则常年闹饥荒。

如何解决“产量”呢?朱传新成竹在胸。

那就是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将花牌制作的所有工序交给机器去完成。只要突破“产量”瓶颈,他觉得小花牌可以做大文章。

通过到广东浙江福建实地考察,确认印刷技术可以达到手工花牌的制作要求,包括细节的再现。没有任何犹豫,干就得了!朱传新仅用了数个月时间,就完成从设计到制版、到印刷、到销售全过程。

朱传新首批投放市场的印刷品花牌为“孔门牌”三五七,它兼收并蓄黄金口花牌艺人各自的书画长处,保持手工花牌的原汁原味,一经面市,就以质优价廉物美耐用一炮走红,成为花牌行业中的新宠。

有比较才有鉴别。手工花牌与印刷品花牌无论生产周期、成本、质量方方面面,的确存在很大差距。印刷品花牌的强势登陆,毫无悬念地将手工花牌挤占得无立锥之地,这也验证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观念——优胜劣汰。自然和社会不会为不适应者浪费资源,不适应环境与竞争的只能被无情地淘汰。

也许是花牌更新换代的暴风雨来得太突然太猛烈了吧,一夜之间,黄金口手工花牌作坊相继倒闭。“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手工花牌从此退出江湖,销声匿迹。

商场如战场。正当朱传新在他的花牌王国里摸爬滚打的时候,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和花牌前辈们一样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缺乏对新产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给投机商们留下可乘之机。

花牌销售上的火爆,触动了一些商人的敏感神经,大家都想在花牌身上去“挤奶”。这时的朱传新本应该在“形势大好不是小好”的情况下,向相关部门申请新产品注册认证,从源头上守好公安花牌的大本营,在筑牢防线的基础上,再挺进周边地区,拓展销售空间。但是他在脚跟还没完全站稳的情况下,急于到处找花牌代理商、到处设经销点,导致花牌市场狼烟四起,什么浙江版、广东版、福建版、荆州版花牌鱼贯而入,抢夺花牌销售的主动权;一些不服周的散兵游勇也趁机扰乱市场,冷枪不断,你搞孔门牌三五七,我就来个胡门牌,李门牌、张门牌、吴门牌三五七,反正老祖宗留有样本,换个名字照葫芦画瓢得啦。你卖五块钱一付,我五块钱卖一副送一副,耗死你!部分老客户也倒戈投奔新东家,朱传新陷入四面楚歌。

市场行情急转直下,他不愿看到成熟的桃子让别人摘走,不愿让“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在自己身上重演,他想夺回失地,最后一搏。

咋搏呢?申请打假维权。

他觉得市面上销售的花牌除了自家的“孔门牌”三五七为正宗外,其他一些 “胡门牌”“吴门牌”等跟屁虫全是冒牌假货。

当市场完全失控时再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作揖、较真岂不晚矣?收复失地已回天无术。究其缘由,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那个时期黄金口花牌还没有人申请国家专利,知识产权并不属于某个人,相当于公共资源。用某些人的话讲,朱传新只不过是第一个吃螃蟹、第一个借黄金口花牌这只鸡去下蛋罢了。打假?凭什么打假?花牌又不是你发明的,你可以借鸡下蛋,别人何尝不可以呢?

仅红火几年,这个敢于打破常规,让花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人物,其苦心经营的销售防线全面失守,朱传新惨遭滑铁卢。

不过,在公安的花牌史上,除了柳画匠、沈画匠、涂画匠、滕画匠外,人们还应该记住朱传新这位创新者,是他将徘徊不前的黄金口花牌颠覆性地置入风口浪尖,是他将前人的知识成果率先推向大市场,最终圆了黄金口花牌“青蛙变王子”的百年梦想。

在黄金口传统手工花牌消失30年的今天,印刷品花牌带着画匠们的余温,在公安这块土地上还在不断地延续传承着,它已经成功地申报为“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安花牌”。

公安花牌,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作为一张响当当的地方文化名片,它见证了公安人民的百年风雨兼程,也承载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公安花牌都将作为公安人的精神财富,永远流淌在公安这片热土上。

2023年,公安县文化与旅游局携手县工艺美术家协会,组织专业匠人,历经数月的精心筹备与努力,他们以古法为引,匠心独运,成功复原了传统花牌的精湛工艺,让这份古老的手艺再次焕发光彩,重返人们的视野。在此过程中,匠人们以双手传递温暖,将满腔热忱倾注于每一道制作工序之中,使得手工花牌不仅得以重生,更添了几分情感与温度。

与此同时,为了铭记这份即将消逝的传统技艺,他们运用了现代摄影技术,以镜头为笔,光影为墨,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下了这一行业最后一代民间艺人手工制作花牌的每一个细腻瞬间。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不仅是对手工花牌制作技艺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濒临绝迹的手工花牌得以以另一种形式永存于世。

来源:2024年《性灵文史》第二期、《公安县地名志》

美国土耳其篮球世界杯回放,精彩瞬间回顾 天梭豪致:经典系列:不知未来有多远,我们只争朝夕
top